2023年5月,作為團中央選派的第一書記,王蕾第一次踏入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靈泉鎮車家坡村。迎接他們的,是村民們期待的目光。
這里曾屬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區一部分。車家坡村的蛻變,始于一場土地的革命。面對大面積撂荒的耕地,車家坡村積極爭取70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硬是將荒坡改造成萬畝梯田。如今,村里建起了2800畝有機谷子示范基地,經權威機構認證的車家坡有機小米,憑借富硒高鈣的有機品質,成功叩開北京高端市場大門,與高端銷售渠道建立直供合作。
改變的不僅是土地,還有腳下的道路。駐村后,王蕾爭取資金修建了22公里田間產業路,還將進村路拓寬成柏油路,村內交通條件大幅改善。如今,56臺拖拉機在田間往來穿梭。以前村民王大爺種60畝地,春耕要雇3個人折騰20天,如今他自購5臺農機耕種130畝地,“產業路直通山頂,農機‘突突’三天就完事”。更可喜的是,王蕾從山西省農科院引入的“一免五增”藝機一體化技術,使玉米畝產從1000斤躍升至2000斤。
車家坡村的改變,離不開青年力量的注入。工作隊在村里建起全縣首個“青少年農耕研學基地”,城里的孩子來村里春耕秋收,臨走時感慨:“原來糧食這么來之不易!”工作隊還為村里6名青年爭取外出培訓機會,在青年交流營上自信地講述“石樓故事”。“大學生三下鄉團隊成了我們的最強外援。北航學子用模擬法庭種下守法的種子,山西工商學院團隊手繪二十四節氣打卡墻,汾陽醫學院師生為村民義診。”王蕾表示,“年輕人的到來,讓一度沉寂的村莊熱鬧不少。”
把駐村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是王蕾對自己的要求。主干道通車后,她發現許多老人進出家門依然摸黑,打通戶與戶“最后十米”成了難題。工作隊想方設法尋求資金幫助,最終在村頭巷尾安裝了120盞太陽能路燈。村民老雷笑著說:“現在晚上出門,連手電筒都省了。”
一切工作到支部,是工作隊和村黨支部達成的共識。工作隊和村“兩委”創新主題黨日活動,端午節為老人包粽子,“七一”慰問老黨員;開展“學黨紀、講黨課”活動,讓黨員成為政策宣傳的小喇叭;引入“政治生日”儀式,帶領在村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并為黨齡50年的老黨員頒發紀念章。車家坡村連續8年獲評市、縣“五個好”農村黨支部,黨支部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不忘初心,接續奮斗。2021年,團中央選派第一書記、石樓縣委辦選派駐村工作隊進駐車家坡村以來,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20年的8000多元增長到2024年的1.6萬元,車家坡村也從一個基礎設施落后的脫貧村,成長為“共青團促進鄉村振興特色村”,并連續兩年成功創建“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王蕾表示,駐村剩余的任期內,將繼續與山西省農科院合作,試驗“一免五增”新技術,幫助小麥玉米畝產再創新高。同時,青少年研學基地二期也即將開工,將幫助更多青少年了解鄉村、熱愛鄉村。
本報記者 朱秀霞 周靜文 實習生 周霞瑛
王蕾(左)走訪農戶。(車家坡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