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是黨政干部隊伍的源頭活水,其培養管理機制備受關注。近年來,各地到村任職選調生都有一筆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用于選調生開展政策宣傳、聘請有關專家到村進行農民技術培訓或授課、領辦電商扶貧或專業合作社、幫扶關愛困難黨員群眾及為村民辦實事等,由上級組織部門根據所用費用視情報銷。本期村頭板凳會聚焦選調生經費使用,特邀5位來自不同地區的選調生暢談實踐體會,一起來聽聽他們如何用好經費。
主持人:周霞瑛
本期嘉賓:
劉曉紅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寒王鄉里長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胡 利 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蒼龍街道水塘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曹 聰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干江鎮上棧頭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楊 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鞏留縣提克阿熱克鎮薩爾布群村黨支部副書記
熱依扎·阿斯勒汗 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黨建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
主持人:選調生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主要花在哪里了?
胡利:剛到村的頭兩個月,我總愛往山上跑,尋找適合改造成觀景臺或河邊燒烤的地方,想把這筆經費用在實處。有一天,路過村民老陳家,看見他沖洗白菜的水泛著淡褐色,有一股土腥味,他還說水管比他孫子的歲數都大。后來了解到,這是由于水管老化生銹造成的。為了徹底解決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我們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摸排全村生銹嚴重的水管,發現涉及10多戶村民。測算下來,換水管只需4000元左右。如今,這些生銹的水管已經全部更新,這錢我覺得花得實在。
楊燕:我通過走訪調研,系統梳理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需求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情況,確定了選調生數項經費使用清單。主要包括:為5戶脫貧戶購買生活用品,包括米面油以及過冬的煤炭;在院屋改造工程中向有關家庭發放花種;集中為70歲以上老人舉辦生日會13場次;購置掃把、鐵鍬、推雪板、暖壺等日常生活用具作為積分獎勵給村民。
曹聰:今年,我和下棧頭村黨總支書記助理陳馨涵聯合做了個項目。上棧頭村有10多個游樂項目,下棧頭村則主打慢節奏的“Country Walk”,建有咖啡館、餐廳、碼頭。盡管兩村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標牌不明影響游客體驗。我和陳馨涵就想到,共同設計一個旅游地圖、做一套路標指示牌,兩村互相引流。目前我們已手繪了一份干江鎮全域旅游民情地圖,打印成冊后放到公共場所。接下來準備采買路標指示牌,購買丙烯顏料和木蠟自己繪制圖文。經費使用計劃表已經提交組織部門,通過后就立馬實施。
主持人:你們使用經費辦成了這么多事,有什么體會?
劉曉紅:我認為在經費使用上,要揀重要的事去做。里長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很突出。村里在2014年投資80萬元建成日間照料中心,并配備了2位工作人員,為70多名65周歲以上在村居住老人免費提供一日三餐等服務。縣民政部門定額補助2萬元,不夠的部分需要村集體自籌。沒有什么比吃飯的事還要大了。我經過調研與測算,決定將8000元選調生服務群眾經費全部用于日間照料中心米面糧油和日常生活用品采購。我身邊的選調生在經費使用上形式多樣,有的幫助村里購置圖書,有的用來維護路燈,還有的為脫貧監測戶購置保暖衣物、農資農具,雖然使用方式多樣,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讓每一分錢都實實在在地惠及村民。
胡利:我買過20斤裝的米、10斤裝的食用油慰問群眾,請過師傅為健身設施重新刷油漆,為村委會買過新打印機,所有的單據我都專門放在檔案柜里。選調生經費不多,應當把每分錢掰碎了,揉進村民的生活里。
熱依扎:我認為為民辦實事經費要用在群眾最需要的“刀刃”上。村中有水渠穿過,村口也有水面,去年就有一個3歲的孩子掉進了水渠。所以,經過申請,我用第一年的經費購買了鐵絲等防溺水設施。錢不夠,施工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村干部一起參加安裝。第二年的為民辦實事經費,我們用于購買設備清理巷道積雪,解決冬季出行難題。
主持人:大家對經費使用有什么建議?
劉曉紅:建議要明確資金使用方向,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嚴格規范資金管理,確保資金投向透明,借鑒“互聯網+大數據+農村三資”方式,資金使用明細在網站、APP、小程序、查詢機等公開公示。注重資金使用績效,構建以績效為導向的選調生經費使用評估體系,重點強化收益覆蓋廣度和公共服務可持續性評估,統籌考量項目短期成效與長效價值,同步完善群眾滿意度測評。
熱依扎:能不能把為民辦實事經費集中起來使用?目前的選調生經費使用,基本上都是選調生各用各的,數額和總量較少。比如說,加依勒瑪村老人多,如果能將本地多位選調生的為民辦實事經費集中起來,加上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就可以把村里閑置的庫房改造成掃把加工坊,讓村里老人有一點收入,也能為村集體增收。經費有限,單純地入戶送物資難以形成持續效益,發展一些小產業可以解決村民就業問題。
楊燕:選調生應當把經費使用作為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來看待,可以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定期核查資金使用情況,同時在確保規范使用的前提下,探索創新經費使用機制。比如加強資金整合,探索選調生補助經費與婦聯、殘聯、團委以及駐村工作隊等專項經費聯動使用,擴大受益覆蓋面。
本報記者 周妍 周靜文
實習生 周霞瑛
通訊員 白浩浩 劉玲玲 郝大坦 劉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