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既是了解社情民意、密切群眾感情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綜合能力、錘煉自身本領的重要途徑。為展示到村任職選調生深入扎實、豐富精彩的調研成果,鄉村干部報社組織開展了2024年到村任職選調生優秀國情調研報告評選工作,并評選出了一等獎調研報告10篇。本期特刊,本報回訪了部分獲獎作者,聽他們談經驗、話啟示。
從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入手
“報告獲得一等獎是意外之喜,而它推動的改變,讓我有了真切的獲得感。”周登健感慨道。
周登健任職的村是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安豐塘鎮井亭村,近幾年,正逐步推廣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大托管”模式是2019年淮南市在以“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土地委托給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同時協調生產要素、社會化服務跟進,引入保險托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
但“大托管”模式落實到具體一個鄉、一個村,還需進一步完善,于是周登健便萌發了撰寫相關調研報告的想法。調研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前期入戶走訪時,經常有群眾不理解、不想回答問題。為此,周登健不斷調整調研方法,入戶前充分了解農戶的基本情況,做足功課,將問卷設計為不記名形式,入戶后從拉家常打開話題,再逐漸引向主題。經過兩個多月時間,周登健完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普通小鎮推行農業生產“大托管”的三年蝶變之路》報告。
這份帶著泥土味的報告,切實推動了當地工作。報告中提出“把參與托管群眾關愛好”的建議,得到安豐塘鎮黨委政府的重視。現在,安豐塘鎮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小微園”招工等方式,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此外,“加快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的建議也得到了縣里重視。
“在基層工作,只有始終保持學習心態,鍛煉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汲取智慧、砥礪磨煉,才能不斷提升為民辦事服務的本領。”兩年的歷練,讓周登健更加篤定。
本報記者 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