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強村富民公司和聯村富民公司378家,“津農精品”品牌農產品年銷售額達108億元;800個經濟薄弱村扶持工作圓滿收官,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及以上;全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802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0億元……津沽大地上,一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天津大力實施強基賦能工程,聚力筑堡壘、育骨干、促發展、優治理、強保障,在抓好農村黨建上善作善成,在推動發展上見行見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政治保障、組織保障。
抓好班子固堡壘
建設過硬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天津市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一串串榮譽見證著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黨總支的實干之路。在強化黨建引領、全面提升組織力戰斗力的同時,中河頭村黨總支聚焦創新提質、實干實效,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鄉村振興之路,成為全市以組織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典范。
堅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完善黨組織領導各類組織各項工作制度機制,鍛造先鋒隊伍,為鄉村振興筑牢堅實堡壘。
常態化落實村黨組織書記人選市、區、鎮街三級聯審,村干部人選區、鎮街兩級聯審機制。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由區委組織部、村干部由鄉鎮備案管理,嚴格落實村干部履職負面清單,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突出實干實績導向,累計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聘事業編人員1500余名,定向招錄公務員124名,讓村黨組織書記既有“來頭”又有“奔頭”。
從班子運行、村莊治理、村情民意、矛盾問題、換屆態勢5個方面對3520個行政村逐村把脈問診,推動323個評估為“差”的村整頓提升。調整撤換不勝任、不擔當的村“一肩挑”人員116名。按照換屆“容易、一般、困難”逐村提前研判。與市紀委監委、市委政法委建立定期溝通會商機制,分類梳理風險點,對村干部違紀違法情況進行研判分析、組織處理。
扎實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提出“7個一批”拓寬人選渠道和加大使用力度的舉措,各涉農區共培育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10150名,實現每個行政村儲備不少于2名成熟可用、能夠任滿2個任期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
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推動具備條件的村每2年至少發展1名黨員,每個村青年農民黨員保持3名以上的常量。廣泛采取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開展黨員聯系農戶、承諾踐諾等,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減負賦能強保障
切實讓基層有力量有干勁
只有輕車壯馬,才能更好釋放鄉村振興活力。天津堅持問題導向,將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連續2年實施放權賦能10項重點措施和基層減負10項重點整治。
厘清村級組織工作事項。明確村(社區)依法履職事項36項、依法協助事項34項,規范內外部掛牌和證明事項。明確村(社區)組織依法協助工作任務年度計劃清單制管理、“一年一報”工作原則和計劃清單外事項準入機制,推動“費隨事轉”,為基層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設施設備、培訓指導和經費保障。開展優化村工作事項專題調研,對各條口下派工作進行全口徑大摸排、大起底,逐一理清下派依據、政策要求、保障措施,讓村干部輕裝減負,拿出更多精力服務群眾。
以星級管理為抓手精簡優化各類考核。全面實行行政村評星定級工作,將對村的各類考核一并納入星級考評體系,推動各涉農區共精減二級指標數224項,比2023年精減50.2%。評定結果與村干部政治激勵、個人績效等掛鉤,有效解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
強化基層經費保障,保障村干部報酬足額發放到位。著力健全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指導各涉農區將村干部報酬作為優先保障范疇,推動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確保經費來源穩定、使用規范。
統籌資源聚合力
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
稻蟹基地、蔬菜大棚、創富工坊……地處蓄滯洪區,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依然蹚出了一條致富路。村黨委領辦“書記項目”,每年聚焦一個目標、辦成一件實事。10年間,村級集體收入從每年200多萬元增長到1500多萬元。
“書記項目”是天津創新黨建工作載體、統籌資源力量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順應鄉村全面振興總體要求,天津印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明確5方面35項落實舉措,細化20個單位職責任務,繪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施工表”,握指成拳,合力致遠。
統籌各類力量下沉基層、參與治理。調整農村網格黨組織體系,全面落實“多格合一”。全面實行街鎮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網格制度,2047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聯系6731個農村網格。
以項目化方式推動黨建,引領發展。圍繞鄉村治理、集體經濟、閑置資產盤活等揭榜招賢,組織區、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認領“書記項目”3638個,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攻堅克難,以重難點問題突破帶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改變單打獨斗,探索“組團幫片、聯動建鏈、以強帶弱、抱團發展”模式。統籌組織284個市區兩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25個駐津單位,向鄉村振興示范村、經濟薄弱村、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779名,依托選派的第一書記建立區、鎮兩級駐村幫扶工作隊78支,選派14名鄉村振興工作指導員,大力推進產業協同、區域聯動、條塊協作、優勢互補,提升發展質效。推動有關區搭建由區級部門牽頭負責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鏈、規模化種養殖配套鏈等7條特色“鏈組”,成立“鏈”上黨組織,“鏈通”鎮村、機關單位、金融機構等資源,持續為鎮村一線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