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閆展熠道出了選擇《“脫薄小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影響因素和發展路徑研究》這一調研題目的初衷,直言與所在村鎮的實際狀況相關。
北京市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公爺墳村曾是集體經濟薄弱村和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到村后,閆展熠就一直在思考“脫薄小村”的振興路徑?!八紒硐肴?,最現實的路徑還是通過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集體經濟并提高村民收入。因此,我就選擇了這一調研題目?!?/p>
題目確定后,閆展熠就開始有針對性地做準備。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日常街訪,閆展熠調研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閆展熠也加深了對基層問題,以及對調研本身的理解。“調查研究在實地了解情況、提高信息來源可信度的同時,還需要拓展看問題的維度?!遍Z展熠和記者分享自己的收獲。
在報告中,閆展熠建議要用好用足“博士農場”政策,加強“科技小院”“科技工作者驛站”建設,引進農業類人才團隊到村指導、開展大田實驗,鼓勵科研及專業技術人員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任職兼職,以此培育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提升勞動力質量,這一建議也得到了當地的重視。
閆展熠告訴記者,“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必須做到沉下去、走進去、融進去,想村民之所想、行村民之所行、急村民之所急,少說空話多謀實事,少揣褲兜多挽袖子。這些,也同樣適用于回到選調單位后的工作?!?/p>
本報記者 劉鳳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