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計劃以來,先后有84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全市行政村大學生村官覆蓋率已達40%。為進一步拓寬大學生村官作用發揮渠道,培養和輸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后備人才,南雄市采取培訓學習、實踐鍛煉、交流提高、關懷成長“四位一體”培養模式,助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
培訓中學習。建立大學生村官培訓制度。通過開展崗前集中培訓和鎮、村一級的業務培訓,學習國家、省、市有關政策,使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了解農村工作特點和掌握農村工作方法。市委組織部還通過專題輔導,從當村官意義、責任、前途等方面進行培訓教育,使大學生們了解為什么要到農村工作。通過培訓,大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身入農村,沉下身子,苦干實干,做一名腳踏實地的大學生“村干部”。
實踐中鍛煉。搭建大學生村官實踐鍛煉平臺。按照“到村工作為主,多崗鍛煉為輔”的思路和要求,積極為大學生村官的快速成長提供鍛煉平臺。南雄市將大學生村官優先安排到全市13個“薄弱村”和39個“示范點”村任職,給每名大學生村官都確定合適的工作崗位,讓大學生村官全程參與“薄弱村”整治、黨建“示范點”創建等工作。同時,有計劃、分批次安排大學生村官到鎮(街道)相關站、所進行跟班學習鍛煉。通過給他們“壓擔”定崗、交任務,明確和細化他們的具體職責和工作分工,確保他們有事可干、有職可履、有責可究,促使他們在工作當中在實踐當中成長,在解決農村復雜難題中得到鍛煉。珠璣鎮梅關村屬于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薄弱村,大學生村官曾慶林來到村里后,為摸清村情現狀,采取查找資料、調查問卷、走訪農戶等方式,先后走訪包干聯系戶60多戶200多人,總結整理出意見建議10多條。農村基層已漸漸成為南雄大學生村官實踐鍛煉的廣闊天地。
交流中提高。暢通大學生村官工作交流渠道。鎮(街道)黨(工)委原則上每月一次匯報會、每季度一次工作經驗交流會,市委組織人事部門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全市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創造大學生村官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的條件,促進互評互比、創先爭優。創建南雄市大學生村官網、南雄市大學生村官之家QQ群等網絡交流平臺,制作南雄市大學生村官“半月談”網絡專欄,每月確定一個“談話”主題,開展“主題征文”,讓大學生村官們圍繞主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感想、談體會,促進大學生村官交流學習。第一期“半月談”專欄,圍繞 “我要在農村干些什么?”的主題,征文30余篇。
關懷中成長。健全關懷幫扶機制。“3+1+1”結對幫扶大學生村官,即一名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一名包片干部、一名村干部共同結對幫帶、跟蹤培養一名大學生村官,再安排一名村里的致富能手、種養大戶與大學生村官結對聯系,通過思想上“引”、經驗上“傳”、工作上“幫”、形象上“帶”,幫助大學生村官縮短適應周期,盡快適應農村工作;“談心談話”溫暖大學生村官,通過談心談話,解決大學生村官思想疙瘩和實際苦難問題,時刻掌握和了解大學生村官生活學習工作情況,把那些事業心強、工作出色,具有發展潛力的大學生村官納入重點培養、重點幫扶對象,做好日常管理和加強聯絡工作,使大學生村官充分感受到組織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