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村官南海體驗基地首期學員參加駐村體驗活動,圖為大學生村官訪談高齡90歲的胡阿婆。
近年來,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積極創建“本土化選拔、專業化培養、規范化管理、多元化流動”的大學生村官工作體制機制,優化農村干部隊伍結構,鍛造村級組織接班人,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南海區從1999年就開始啟動大學生村官工作,按照既熟悉農村又能跳出土地的原則,主要從回鄉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中培養村“兩委”干部。2009年,該區出臺《關于規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制定大學生村官發展規劃,明確規定每個村保持配備2名左右大學生后備干部,要求村“兩委”干部從他們高中畢業起就定期聯系其家庭、幫其解決困難、向其通報本村工作,每年組織他們參加寒暑假訪談并參與村集體活動籌備,物色合適人選回村工作。2012年,該區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意見》,將大學生村官選聘納入區級管理,并根據農村工作新形勢的需要擴大選聘范圍,招聘了一批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優秀畢業生擔任村官。
該區重視大學生村官由入職到任職再到履職的跟蹤培育。對新招聘的大學生村官,首先進行封閉式崗前集中培訓,讓他們盡快熟悉和掌握農村工作的要求和辦法,之后分派到區、鎮(街道)機關進行3至6個月的鍛煉,熟悉機關運作。期間,采取“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外出考察等形式進行強化培訓,要求完成“四個一”任務,即獨立做一次決策、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獨立主持一次會議、獨立幫辦一件實事,切實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實際工作能力。該區還與中國青年報聯合共建“全國大學生村官南海體驗基地”,采用新型的“基地+崗位”培養模式,承擔和推動全國大學生村官支持計劃。基地計劃每年招收兩批約100名村官,以培訓、交流和駐村體驗等方式,到南海互動學習。廣泛的交流促進了南海區大學生村官的成長。
為規范管理增強保障,該區對大學生村官實施“三位一體”管理,即區委組織部履行統籌指導職責,制定工作規劃,完善工作機制;鎮(街道)履行主管方職責,實行動態管理,強化考評考核;村黨組織負責日常管理,安排“兩委”干部作為培養人,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干事創業的平臺。同時,實施大學生村官擔任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制度、參加“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參加“兩委”干部年度述職評議制度以及掛鉤聯系村民小組、黨員群眾制度,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參與決策、服務群眾。該區還發文明確大學生村官工資不得低于2500元/月,安排專項資金購買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建立大學生村官年休假制度、心理關愛制度,保障大學生村官的權益,促進他們扎根基層。
南海區實施“好苗子”工程,通過推薦參選“兩委”干部、優先招錄政府聘員、定向招錄公務員等政策,明確大學生村官成長路徑,激勵大學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該區規定村“兩委”班子至少要配備1名30歲左右的年輕干部,將大學生村官納入政府聘員人才庫管理范疇、建立政府聘員與大學生村官雙向交流任職機制,鼓勵他們報考公務員并專門組織培訓。經過不斷努力,至今已有382名大學生村官順利成長為村“兩委”干部,58名當選為村黨組織書記。近三年來,從大學生村官中擇優招錄、交流使用了58名政府聘員,11名大學生村官順利考入公務員隊伍,其中4名被公開選拔為鎮(街道)領導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