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區以“構建全方位管理模式、建立立體化考評機制、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的方式,為大學生村官量身定制“墩苗”方案,力促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
構建全方位管理模式。制定出臺了《平川區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大學生村官工作制度》等文件,探索建立 “4+1”幫帶法,即組工干部、鄉鎮黨委班子成員、村黨支部書記、村致富能手同時聯系幫帶1名大學生村官,分別從他們的思想動態、理論政策和實用技術等方面進行幫帶培養,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提高農村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留任+考錄+選聘+推薦”正常流動機制。截止目前,全區59名大學生村官中,有1名被提拔到科級領導崗位,15名經考錄進入公務員隊伍,8名經考錄選拔到中央、省、市部門工作,1名考錄農行工作人員,12名在崗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
建立立體化考評機制。一是規范考核措施。研究制定《平川區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考核辦法》,按照任職村占50%、鄉鎮占30%、區占20%的比例,對全區在崗村官采取區、鄉、村三級百分制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結果作為大學生村官續聘 解聘 報考公務員 參加選調生考試、招聘事業單位人員及享受有關激勵政策的重要依據。二是健全表彰獎勵制度,堅持把各級各類表彰獎勵向大學生村官適當傾斜,定期開展“優秀大學生村官”、“優秀遠教管理員”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三是實行動態化管理。由區委組織部牽頭,為大學生村官建立個人檔案數據庫,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作為大學生村官選拔任用以及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的重要依據。
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一是搭建培訓平臺。將大學生村官培訓列入全區干部培訓計劃,確保大學生村官每人每年培訓累計不少于15天。培訓內容著重講解農村政策法規、農村經濟、基層黨建等知識。目前,共舉辦8期大學生“村官”培訓班、累計培訓204人次,有2名同志代表甘肅省大學生村官參加了中組部、農業部聯合舉辦的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二是搭建鍛煉平臺。根據大學生“村官”各自特點,讓其分別擔任遠程教育站點播放員、政策宣傳員、便民服務員、糾紛調解員、計生宣傳員等職位;有計劃開展輪崗鍛煉,使“村官”全方位參與鄉鎮的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村班子換屆選舉、信訪維穩等方面工作,使他們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三是搭建創業平臺。制定《平川區“大學生村官創業星火計劃”實施意見》,全力實施“大學生村官”創業幫扶項目,積極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政策、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鼓勵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積極帶領群眾致富。截止目前,共有4名在崗和1名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實施了創業項目,籌集創業資總60余萬元,成立了2個專業合作社,帶動100余戶村民創業致富。